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无法融入集体,情商欠缺是主因,情商学习五步法,培养高情商孩子

时间:10-11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84

无法融入集体,情商欠缺是主因,情商学习五步法,培养高情商孩子

提到“情商”这个词,相信很多父母早就耳熟能详了。不过,即使是“老面孔”,我们仍有不少父母在对情商认识上存在误区,比如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把社会上那些“会说话、人缘好”理解成情商高。这种对情商的理解,显然过于片面和简单化了,没有看到情商的核心价值。在教育界有一个共识: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等生,高情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之一。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·戈尔曼在1995年提出了情商的概念,他认为情商是一种情绪智力,主要包含5个领域:了解自身情绪、管理情绪、自我激励、识别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。在这五个领域中,前三个领域是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并与自己的情绪对话,后两个领域是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能力。很显然,情商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自我情感认知和人际关系等,还对塑造性格也起着不可逆转的作用。可以说,培养高情商孩子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。不过,在现实中往往因为父母重视不够,只关注孩子的智商开发,却忽略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,导致孩子在情商方面出现问题,比如,因情绪出现问题,经常感到无助;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沟通交流,导致无法融入到集体当中等等。而这些问题必将成为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阻碍。那么,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一个高情商孩子呢?下面介绍一个“情商学习五步法”,有助于我们培养高情商孩子。01 第一步: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看到孩子脾气火爆、爱哭闹的时候,大多数情况下除了抱怨和指责孩子的不是之外,并没有去深究孩子为什么会这样?因此类似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周而复始地发生,却从未真正得到彻底的解决。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,我们或许就会发现,问题之所以产生,除了孩子的先天性格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之外,还存在一个很容易被父母忽视的原因,那就是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认识完全处在一个陌生的领域,换句话说,孩子并不了解自己的情绪。由于孩子对自己情绪的不了解,就会不明白如何与自己的那些陌生情感和平相处,就有可能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情绪反应。所以对父母而言,情商培养的第一步,就是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,这是孩子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的重要前提条件。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。我们先教孩子认识8种最为常见的情感,它们分别是:快乐、悲伤、愤怒、害怕、厌恶、吃惊、接纳和期待。我们最好趁孩子还小的时候,就开始用语言给他描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,当然,现在市面上也有不少关于各种情绪的绘本和辅助工具,我们可结合绘本上的图文或其它辅助工具来示范和讲解,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。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时,我们就可进一步引导孩子学会用简单的词汇描绘出自己的真实感受,让孩子知道自己此时的情绪。02 第二步:教孩子学会正确应对8种常见情感光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我们还要教孩子学会正确应对上面所提到的八种常见情感。限于篇幅,这里仅简单以“应对害怕”为例。我们可告诉孩子,“害怕”是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感受,代表着自己想要立即改变现状,在这种情况下,要想远离害怕,就要主动去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来帮忙,比如找父母、找老师等。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,很快就能帮助自己摆脱“害怕”的情绪。再举个例子:因天色晚了,妈妈要带孩子离开游乐场回家准备晚饭。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是,孩子由于还没有玩够而不肯走,这对父母的教育智慧绝对是一个考验。此时孩子因为面临着不能继续玩下去的情况,在情感上是悲伤难过的,通常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父母生拉硬扯孩子回家,孩子免不了要出现情绪失控的结果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母子俩发生了如下的对话:妈妈边抚摸着孩子的小脑袋,边轻声安抚道:“你是不是非常舍不得离开,还想再多玩一会儿?”孩子边哭边说:“呜呜……我是不想走,还没有玩够呢。”妈妈说:“我知道你的意思,刚才你在这里玩得很开心,现在就要走了,你觉得伤心难过了,是吗?”孩子边小声抽泣边点头说:“嗯嗯,这里很好玩,我是不想离开这里。”(此时孩子发现妈妈蛮善解人意的)妈妈说:“妈妈知道,妈妈刚才也玩得很开心,现在如果要离开这里,我和你一样也有点舍不得。但是时间到了,妈妈还要为我们一家人准备晚餐呢,今晚妈妈要给你做一个你最喜欢吃的香煎鳕鱼,怎么样?时间不早了,我们得马上走了。这样吧,我们过去和你最喜欢的大象滑梯说个再见,告诉它你下次再找时间和它玩,好不好?”孩子思虑再三,最后终于点头同意跟着妈妈一起回家了。在这个例子中,孩子因为舍不得离开而感到悲伤是正常的情绪反应,如果我们有了这种认识,就会很自然地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,不会轻易做出粗暴拉扯孩子的举动。可想而知,如果妈妈当时强行把孩子拉走,那么孩子回应的必然是当众大哭大闹甚至是满地打滚,只会让大人难堪。反之,如果妈妈能够通过一番“共情”式对话,来帮助孩子应对当下的悲伤情感,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。孩子会感觉到妈妈对自己情绪的理解,同时孩子也能理解妈妈的情绪,最后一番很有仪式感的和大象滑梯说再见的场景,更是给孩子情绪的表达提供了一条出口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